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

調理脾腎 吃對了變瘦又健康

【資料來源/親子天下】 2013526 08:30


中醫養生首重「脾與腎」,先天之本在於腎氣,而後天調養則在於脾。簡單來說,爸媽給我們的遺傳是先天,但我們「怎麼吃」則影響了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
根據中醫理論,「水溼」與「痰飲」都是讓人代謝失常的原因,水溼若停留在肌膚就會造成水腫,痰飲則因體內水溼不化所造成。最近有位病人告訴我一個真實案例,他說朋友本來九十幾公斤,才半年沒見,整個人瘦了十幾公斤,而且不見病態、容光煥發。

原來,那位朋友僅僅是改變了吃飯習慣,在米飯中加入紅豆和薏仁吃了半年,不知不覺就愈吃愈瘦。像這樣的案例,肯定是水腫型肥胖,而紅豆和薏仁都能利溼,除去了腸胃溼氣,消化功能恢復正常,不僅不會繼續發胖,還能將身體過多的水溼排除,達到自然而然健康瘦身的目的。

以下提供兩道簡易食養與兩種按摩手法,做好體重管理!親子一起來,或許會更有動力與成效!
  1. 按摩:四縫穴
    四縫穴
    • 如何找: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、小指四指,靠近掌根的指間關節中點。
    • 如何壓:媽媽伸出拇指,從小孩食指按到小指,每個指頭按摩30秒,來回按摩35次。
    • 何時用:孩子常吃油膩、香甜的食物,容易損傷脾胃,導致發育不良。此時多按壓雙手手掌各有一組的四縫穴,能消積導滯,健脾益胃,增加消化?活性,提高消化功能。
  2. 按摩:陰陵泉穴
    陰陵泉穴
    • 如何找:在小腿脛骨內側,膝蓋後下緣內側彎曲處旁。
    • 如何壓:可用拇指或原子筆頭按摩,以按壓到有痠脹感為主。一天按揉3次,一次約510分鐘。
    • 何時用:這是個媽媽和小孩都適用的穴道,不僅可對抗水腫,對治療小孩腹瀉、媽媽經痛等症狀也很有功效。
  3. 食養:消積茶
    • 藥材:山楂5g、陳皮3g、冰糖少許、水約700cc
    • 做法:將藥材洗淨後放入滾水中,轉小火煮5~7分鐘,加入冰糖攪拌,之後熄火再燜5分鐘即可。
    • 小提醒:此道茶飲,適合每餐吃過多或吃太快、常喊肚子脹脹不舒服的小孩,爸媽可以為孩子準備這道茶飲,減緩因腸胃食積帶來的不適。
  4. 食養:薏仁紅豆除溼粥
    • 材料:紅豆半碗、薏仁半碗、白米或糙米半碗、水45碗。
    • 做法:將食材洗淨後先浸泡3小時,再一起放入電鍋熬煮,也可以前一天先浸泡,放置冰箱,早上再放入鍋中熬煮。
    • 小提醒:這道粥品,特別適合早上起床覺得臉部或眼睛周圍微腫,到了下午又常覺得下肢腫脹不舒服的「水腫型肥胖」媽咪。烹煮時若想提升體內除溼功效,記得千萬別放糖或加鹽巴。
另外還要特別提醒的是,若媽媽有孕在身,可別多吃薏仁,單放紅豆也有功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